|
物流人才VS社会需求
为何供需两难?
在近日参加的校企供需见面会上,记者对当下物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了现场采访,中快运公司物流部门负责人宋女士说,企业更看重新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她认为新毕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充分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对物流的相关知识有些了解,而且应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的社交能力。当前物流院校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她认为物流院校应对学生多进行培养和引导。而另一家物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则认为,一些物流院校分配来的学生,对于“物流”一词不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对物流业认识不到位。物流教育应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于一些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的连贯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教材选用的合理性等方面应进一步规范和联系实际。
记者在一家物流公司采访时,一位郭姓经理向记者说,物流企业喜欢能力和学历都很高的一流的物流院校毕业生,但现在的情形是,有许多学生来到企业,对企业的情况不了解,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程序非常陌生,因为在学校很少接触企业的实际工作,虽然是专科学校毕业,但不能适应工作。他很希望物流院校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企业的需求,全方位、多方面开展物流院校的学生教育,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他着重强调,物流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教育应该不拘于教材,更多地要和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和物流业本身发展结合起来。”河北冀远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学校教育除了要让学生透彻了解和掌握物流知识外,更应结合具体案例来讲课。他建议物流院校要经常性地与企业进行互动,做一些模拟化物流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招聘现场,记者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学生也向记者反映,进入到企业实习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还需较长的实践过程,因适应的时间较长,有的企业不愿接收。那么物流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物流企业青睐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主任王增东如是说。他认为,物流企业现在急需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有真才实学的优质人才。他说,目前,在物流企业中,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物流人才都供应不足。基层主要需要大量的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丰富操作经验的人才,就是所谓的“蓝领”;中层需要懂具体运作管理的人才;高层主要需要那些既熟悉现代物流知识又懂得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记者随即采访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任豪祥,“物流业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大批操作型人才”,他说,物流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多个环节组成。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是具体操作型岗位,物流的全天候作业更使得物流人才成倍增加。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尤其对一线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提高。但目前现状是,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操作人员现状更不容乐观。有些操作人员就是从搬运工、装卸工、仓库管理员而来,还有一些就是农民工。这些人员很少接受过规范的物流操作培训,大部分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急需物流知识的补充。他介绍,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但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国物流人才缺口非常巨大,物流教育任重道远。
如何避“虚”就“实”
记者在企业采访中发现,一些物流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物流企业的需要,在校生的培养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任豪祥认为,物流职业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他向记者介绍,目前,教育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05年设立了《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中国物流人才统计专项调查,调查将会在近期结束,调查结果将为物流人才培养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这个接近真实的调查,可以了解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速度与社会需求是否吻合,我国物流业的结构如何,人才缺口是在高端还是中端,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
“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家已正式启动了物流教育工程”,任豪祥说,教育部分别成立了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两个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师资培训和教材出版取得重要进展,物流学科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教育部、劳动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等众多教育机构都在专注于物流人才的培养。
任豪祥同时介绍了我国物流专业设置情况,他说,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已从2001年的1所发展到今年上半年的218所,在校生3万余人;物流专业的高职、高专约500所,在校生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突破1000所,在校生约30万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院校超过100所,上述接受物流学历教育的人数不低于50万人。
针对目前物流教育存在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主任王增东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很多学校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思想,还是按老一套来教学:重教学,轻研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这些都使得所培养的物流人才质量大打折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物流及其相关专业火热起来,部分高校教学中生搬硬套,盲目趋从,在师资不强、设备不全、经费不足、教材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草率开设物流专业或在相关专业下设置物流课程。具体教学中,理论讲述多,实习实践少,关门办学,闭门教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入企业不能适应的主要原因。
打造教育品牌
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内从事物流教育的大专院校数量较少,许多学科是近两年才开设的,加上许多院校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一些院校目前仍处在自行筹划设计课程与实践阶段,对于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方向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令人可喜的是,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正在积极探索并及时进行课程的调整、教材的完善和规范。
近日在石家庄邮电技术职业学院的供需见面会上,记者采访了该学院邮政物流管理通信系主任赵拴亮,他对学院如何立足河北、立足本行业,以及面向社会、面向全国办好职业技术学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介绍,石家庄邮电技术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育方向上都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力争办出特色,创出品牌。目前他们结合市场需求开设邮政与物流、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库营销等专业。在今年就业差额有100万之巨的情况下,该校物流专业就业情况却风景这边独好。
他说,03级的第一届物流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前几个月就被上海远程物流公司、各省邮政局及其他物流企业优先录用,就业率达100%。即将毕业的04级毕业生在该院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上受到上海远成物流公司、河北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宅急送、河北中软公司、河北快速货运有限公司、中国人寿石家庄总公司以及全国20个省级邮政局、8个地市级邮政局的青睐,目前90%以上的毕业生已达成就业意向。从他们的办学经验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物流职业教育贴近了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地衔接,就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培训“大浪淘沙”
除了学校教育以外,社会培训也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任豪祥向记者介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从2003年正式启动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举办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班。为物流企业培养不同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他说,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十分严格,考试认证工作也很严肃,实行“考培分离”的原则,从制度上避免了认证工作的低质量和舞弊现象,保证了培训人员的质量,得到了业内和物流企业的普遍认可。
“社会上仍存在着有些培训机构不正规、不符合规范的问题”,王增东说,一些培训机构急功近利,不管是否具备举办培训课程的条件和资格,就一窝蜂而上,“赚一把算一把”。对此,他提醒说,大家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看培训机构授权书,看颁发证书的单位是否正规。其次要看培训机构的规模,小规模培训机构的师资及培训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还要看教材是否统一,师资是否规范。最后要看培训机构的课目有没有针对性,能否满足多样的市场需求。
王增东最后说,混乱的培训市场对正规的培训项目造成负面的影响,但最终市场的力量会完成“披沙拣金”的任务。随着企业和学员的辨识能力逐渐提高,想“捞一把就跑”的培训机构总会被市场淘汰。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看到了培训市场的混乱,正在研究相应措施,对培训和认证机构的资质进行规范,加强和提高监督的力度,协会之间也会配合政府部门将正规培训机构整合统一起来,规范市场。
不妨企校互动
在采访中,企业反映,很多物流企业在聘用人才时都有体会,物流人才市场都是熟面孔,新人很少,物流人才流动仅限于圈内。他们认为,物流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不是物流市场本身所能解决的,应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去缩短人才供需信息传递时间和途径,企业应主动向物流高等教育机构表达自己的人才需求信息,采取不同校企联合形式,如独资、合资股权式办学模式或者合作非股权式模式。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整合物流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使人才供需双方——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之前提前约定,学校“按需培养”,企业“按需接纳”,供与求相符,学校的教学内容反映企业的诉求,学生就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从而减少了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的盲目性。通过这种“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减少企业在人才市场搜寻的成本,也能缩短员工大量培训工作和时间,避免物流市场人才荒造成的被动。
河北宅急送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与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物资学院开设了物流快运专业的“宅急送”班。他说,为了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有的学校邀请国内或当地有名的物流企业快递公司人员到学校讲课;有的还派学生到准备就业(有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毕业前的培训和实习,这些都不失为校企合作、共谋双赢的好方法。 |